天人書道の芸術
サービス
丁仕美書道
書道鑑賞
書道論文
詩と散文
問と答
英语文献
お気に入り
書家と画家
ニュース
酒の冗談
油絵の芸術
フォーラム
论坛首页
最新话题
版规
帮助
搜索
草书“毛诗词”网展
Skip to content
月曜
04
14
2025
Last update
08:15:27 PM
エラー
フィードデータの読み込みにエラーが発生しました
Back
フォーラム
论坛首页
最新话题
版规
帮助
搜索
ようこそ,
ゲスト
ユーザ名
パスワード:
自動ログイン
パスワードをお忘れですか?
ユーザ名をお忘れですか??
アカウントを作成する
天人中国书法论坛 - 書法 - 書道 - Chinese Calligraphy
书法艺术区
书法人文
陈寅恪 - 追求知识的自由
(1 人が参照中) (1) 人のゲスト
トピックに返信
新規トピック
ページ:
1
トピック: 陈寅恪 - 追求知识的自由
陈寅恪 - 追求知识的自由
14 年, 1 ヶ月前
#493
dingbusan
オフライン
Administrator
读书解惑
投稿数: 240
カルマ: 1
陈寅恪
陈寅恪生在一个大转型的时代,不仅是社会、政治的转型,更是文化上的转型,他目睹、身历时代的大变,从陈家深深卷入其中的维新运动到倾覆王朝的辛亥革命,从他不无异议的“五四”新文化浪潮到抗日战争,到1949年的天翻地覆,直到“文革”,他没有因为令人目眩的时代剧变而眼花缭乱,他早已打定主意、立定脚跟,选择了自己的人生方向,就是做一个学人,他在意的是追求知识的自由,追求学术的独立,王国维之死让他痛心不已,他写下了“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至高评语,实际上是自我勉励,无论外在的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他都要执著地追求内心的这种自由和独立。在时世的动荡中,在积极入世和消极遁世之间,他选择的是以学术为安身立命之本,在学术中寻找自我、确立自我的价值。他处处讲求独立见解、自由意志,反对人云亦云、随大流、跟新潮。他有过长期的留学生涯,明明精通多种语言,对西方文化非常熟悉,治学的路径也超越了传统的旧方法,却执拗地使用文言文,出书一定要直排、繁体字,这种形式上的守护已成了他捍卫文化传统的最后一步,他不想再往后退,这种心态是我们今天很难理解的。
陈寅恪一生总是笼罩着一层阴郁,他的命运几乎早已注定,从他少年时目睹父亲陈三立、祖父陈宝箴维新失败被革职,黯然离开长沙的那一刻起,或许就使他的身世蒙上了那种伤感的气氛。年轻时代他一心求学,从此在学术中寻求安慰,晚年只剩颂红妆,显然是别有怀抱、寄托遥深,他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倾注在柳如是的身上,她的身世和生命浮沉、尤其是她令人怜惜的才华,遭逢时代的转型,那种花开花落的无可奈何,那种心有余力不足的无力感,那种美好的一切一点点被碾成齑粉的伤心……一代学人感慨的岂是一个几百年前的弱女子,分明也是他的夫子自道,一个文人,哪怕有天纵之才,满肚子的学问,也挡不住时代方向的转换。他知道人生的有限性,知识的无限性,他有着强烈的身世之感,他敏感地呼吸到了绵延几千年的文化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衰亡,他是这种文化的托命之人。他在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中寻找社会变迁的轨迹,在旧体诗中感怀人生,这一切都只是外在的,在他的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不是一个学人的学问、才气,而是硬朗的人格底气,是追求知识的自由、捍卫学术的独立性,他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守护这样的自由精神和独立意志。他留给世间最重要的也不是他的学术成就,不是那些有形的文字著述,而是无形的人格遗产(其中包含个性、人格完整性),是一个人傲然独立的精神风貌,那才是他穿越时空的力量所在。
陈寅恪书法墨迹手稿
在算得上知己之交的吴宓身上,我们也能看到陈寅恪的影子,他们最终都是脚跛、眼盲,在凄凉中告别人间。更早,在自沉以终的王国维身上,他似乎也察觉了守护文化价值的悲剧性,但他依然认准了自己选择的道路。陈寅恪、吴宓他们大体上也是“五四”一代人,那真是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回望“五四”,以往我们总是只看到创办《新青年》的陈独秀、倡导新文化的胡适、呼喊“救救孩子”的鲁迅、实践“兼容并包”的蔡元培,只看到齐集天安门前众声喧哗的学生们,我们往往忽略了在他们之外还有另外的声音、另外的身影、另外的追求,“五四”不是如此单一、武断的,“五四”是多元、开放、包容的,《新青年》、《新潮》之外有老牌的《东方杂志》、有同样新兴的《学衡》,杜亚泉的声音不能漠视,《学衡》一群的声音也不能不正视,任何一元化的一边倒的思维方式都隐含着一种风险。虽然陈寅恪那时远在异国求学,但在《学衡》上发表过文章,他与《学衡》一群心气相通,与胡适他们是有距离的。当然,这并不妨碍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尊重甚至赏识,在旧体诗中寄托情怀的吴宓对新文学(如茅盾的小说《子夜》和徐志摩的新诗)都有公开的肯定和赞赏,他们没有偏见,他们只是有自己的立场,这种立场是建立在追求知识的自由基础上的。说到底,他们也是“五四”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与胡适、陈独秀等一同构成了那个多元的开放环境。
提起陈寅恪,或许人们会想起他那句洪钟落地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想起他的学究天人及“教授之教授”的称誉,不太有人会进一步留意他和他所处的时代到底是什么关系,也不太有人把目光投向他和他的同时代人。其实,离开了那个时代,我们就不可能真正理解陈寅恪、走近陈寅恪的内心,离开了陈寅恪的同时代与他相交很深的学者,将陈寅恪当作一个天上掉下来的孤零零的天才,我们更无法理解陈寅恪的追求,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在陈寅恪的身边有一批与他做人上相知、治学上可以商榷,并有着相似文化观的朋友,王国维、吴宓、梅光迪、胡先骕、杨树达、汤用彤……陈寅恪生活在他们中间,在和他们的交往、交流和交融中,获得生命的欢愉,学问的升华,人格的砥砺。他们热切地希望拥有追求知识的自由,他们几乎都是学贯中西,却又珍爱传统文化的价值,他们吸收了西方的方法,却不愿臣服于西方的脚下,他们具备世界眼光,同时有着深厚的中华文化情结。在一个急速西化的时代里,他们成为“不合时宜”的文化守护者,几乎是必然的宿命。是是非非,都得从头细说。
天人艺术
最終編集: 14 年前 投稿者: dingbusan.
返信
引用
トピックに返信
新規トピック
ページ:
1
天人中国书法论坛 - 書法 - 書道 - Chinese Calligraphy
书法艺术区
书法人文
ボードカテゴリ
书法艺术区
... 书法人文
... 历代书法
... 书史书论
... 书法创作
... English Forum
... 繁體中文書法討論區
... 日本語書道の掲示板
读书时间
... 历史长河
论坛事务
... 论坛意见箱
Powered by
Kunena
请关注天人艺术微信公众号:
トップ 記事
已出版书法作品集《丁仕美书道》
弘一法师 • 李叔同 生平及书法赏析
天下十大行书 - 全集高清欣赏
王羲之(おう ぎし)集王聖教序(しゅうおうしょうぎょうじょ)行書
王羲之代表作《十七帖》(347-361年),草书
天下の第1行書 蘭亭序(蘭亭叙ともいう)褚遂良摹本
丁仕美大篆书法横幅《卿云歌》释文:“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