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書道の芸術
サービス
丁仕美書道
書道鑑賞
書道論文
詩と散文
問と答
英语文献
お気に入り
書家と画家
ニュース
酒の冗談
油絵の芸術
フォーラム
论坛首页
最新话题
版规
帮助
搜索
草书“毛诗词”网展
Skip to content
月曜
04
14
2025
Last update
08:15:27 PM
エラー
フィードデータの読み込みにエラーが発生しました
Back
フォーラム
论坛首页
论坛首页
最新话题
版规
帮助
搜索
ようこそ,
ゲスト
ユーザ名
パスワード:
自動ログイン
パスワードをお忘れですか?
ユーザ名をお忘れですか??
アカウントを作成する
天人中国书法论坛 - 書法 - 書道 - Chinese Calligraphy
书法艺术区
书法人文
《朱以撒:“魏晋风度”不是传说》- 郭大路
(1 人が参照中) (1) 人のゲスト
トピックに返信
新規トピック
ページ:
1
トピック: 《朱以撒:“魏晋风度”不是传说》- 郭大路
《朱以撒:“魏晋风度”不是传说》- 郭大路
13 年, 9 ヶ月前
#615
dingbusan
オフライン
Administrator
读书解惑
投稿数: 240
カルマ: 1
朱以撒(关柏成/图)
初见朱以撒,是在3月初的一个深夜,记者到时,众人寒暄热闹,独他清瘦闲坐,并无笑容,且不言语。聊过三五分钟,说起宋代书法家蔡京蔡卞兄弟,朱以撒突然看了记者一眼,说道:“咦,你也很看过几本书?”这才约了采访。
关于朱以撒,有个经典老段子。
说有人求字,一副对联,谈好润格一千。取字时,来人耍赖:“哎呀不巧,今天怎么只带了五百?”话里话外,不如朱老师你就打个对折算了。
那朱以撒道:“哦,上联是写好了。先拿去吧。”来人肉痛无奈,只得再摸一遍口袋,作惊喜状:“这个……有了有了!我忘了这里还有……”遂再掏五百。
朱以撒道:“……那么下联也拿走吧。”———是真事儿吧?本报记者问。
朱以撒慢悠悠地坐实:“是真的。”他还有后续补充:“每次盖上姓名章,总有人小声念叨‘猪已杀’,‘猪已杀’……”这下子差点把我们笑翻在地。
也有更多“杀都不杀”的时候,比如有商人托朱以撒好友高价求字,朱以撒当面却不过朋友,唯唯应了,谁知一转头,那好友收到朱以撒一信,信中道:“……再三想过,那个人的不写,我自赠你一幅好了。”这样“不近人情”的段子数量众多,真假都有,但仔细想想,“人情”到底是什么?无非是讨便宜、得利益,卷进人情网时,人人身不由己,降格以求。
不卷进去会怎样?朱以撒道:“也有人常发短信,说今日饭局上某某与某某又数落你了,说你性情偏执,孤僻倔强,好没意思。”“我说,我自己快活得很,管别人说什么。”这些段子写下来,也就是当代的《世说新语》,朱以撒与时人的格格不入,也像这书里常提到的1800年前一个叫阮籍的人。鲁迅先生写过他不阿权贵的故事,说当权的司马懿仰慕阮籍清名,求与阮家结亲,结果阮籍一醉60天,“不与人语”———偏不让对方有提亲的机会。这样世人觉得天大的好事,放在朱以撒身上,结果也一样会是“不语”。
采访朱以撒,是因为他在数日前被评为2009年“书坛十大风云人物”,他的书法批评就事论事,决不涉及人身攻击,但观点鲜明,犀利中肯,独具风骨。
与他的“不语”相映成趣的,是他在书法批评上的直言不讳。比如名作家贾平凹某年突然摇身一变成了书法家、画家,借着文名,四尺的书法要卖到两万。贾作家请一众名家评论自己的书法,有人公然宣称:“贾平凹的作品无论是从品位还是高度上,都和苏轼站在了一个对等的位置。”一向“很敢说”的著名评论家陈传席也写“贾平凹的书法浑厚逋峭,一派西北气象,比当代很多著名书法家好得多”。
贾平凹正是书画界怪现状的“代表作”之一:十个自称“书法家”的人当中,其实倒有八九个是业余水准的“书法活动家”,书画上不痛下苦功,偏只管拉帮结派,四处炒作,今天你为我抬轿子,明天我帮你放卫星,一块欺世盗名,哄抬价格,利益均沾。
一片阿谀声中,独朱以撒在《贾先生》中直言:“……一个人没有什么基本功却如此大胆,的确让人惊奇。像书法线条,那么抽象,在一根线里要写出神韵、气象,贾做不到,就靠蛮力了……贾(平凹)领悟不了细腻之妙,他挥毫时最致命的就是笔提不起来,无法做到提按交替,轻重相生,粗细相激。就像面条都是粗的,没有细的。这一点不能改善,他的用笔就永远套在这么一个死结上……”2007年,《书法报》约他写《当代中青年女书家十批评书》,他没多想就接了活儿,写到“之四”的解小青,有人跳起来在网络上愤而还击,朱以撒也出来解释:“咦,原文被删得不成样子了。”干脆晾出手稿,原来被删后见报的稿件已经相当温和客气,手稿对这位书法女博士的作品的批评更狠:“……一个人读完了博士课程,她的书法创作就并非达到了这个高度。
在这一点上,只要从书法作品出发,就可以拷问当今的书法博士。”结论评说解小青的书法水准“把笔挥毫还仅仅在练手阶段”。
采访中,本报记者问:“既然解的书法水准如此之差,你为什么还要评论她?”朱以撒答:“她的理论做得不错。如果真的一无是处,那我连评都不评了。”风波过后,朱以撒“不思悔改”,继续在《书法报》上开设“直击名作”的专栏,专门PK名家名作。说来奇怪,这么肯得罪人的“朱批”,至今居然还没有被口水淹没,反而成为“公信力”的标杆之一———可见社会人心自有评判标准:普通人在为自己的无知买过单以后,谁还愿意接受忽悠和骗局?别以为功利万能,求真信实才是社会大势所趋。
10分制,请朱以撒为自己打分。他说:“其实我最喜欢的,是教学生,我的学生,要能书法创作、理论和写作都全面发展。所以,这些身份里,教师第一,我给自己的教学打10分;书法创作和散文写作,我给自己9分;至于批评,8分。”
6岁便开始临写古帖的朱以撒,至今相信,书法必须有“童子功”,“学书法必须得有天分,有没有天分,写一个学期就知道了。”如今半路学书者多,但在朱以撒看来,只能修身养性,很难成家。他自己的“出道”之作,就是在1984年,参加《文汇报》举办的一次全国性书法竞赛,一幅写经小楷《台湾思乡诗抄》在5万多件作品中被评委相中,获得全国书法竞赛的一等奖。而那时,他的“书龄”已经超过20年。
至于散文创作,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他的第一篇散文在天津的《散文》上发表时,他已近不惑,之前更有过至少10年被不断退稿的历史。让他觉得自豪的是,他从未托请过任何关系,“从来没有怀才不遇这样的事情,只要你写得够好,人家一定发你的作品”。之后,他的散文不断面世,曾获得冰心文学奖的《古典幽梦》一版再版,《俯仰之间》其实成就更高,许多散文段落被选为高中语文的“阅读题”,脍炙人口的普及度,恐怕不比余秋雨的“大散文”来得低。
对于年华老去,对于快要到来的退休,朱以撒是无所畏惧的,“那时,我的行、草书水平一定要趋于炉火纯青之境了,这是我一直无法摆脱的一个癖好———书法家和中医是一种类型,年岁越长,价值越大,这是朝着一种优化方向变化的。”现在,只等时光悄然过去。
朱以撒说。(郭大路)
朱以撒,1953年出生于福建泉州。现为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朱以撒长期从事书法教育、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研究工作。二十余年来致力于书法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工作,培育大批书法人才。在书法创作上学百家帖成一家法,书风自然清新、稚拙朴实,多次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重大展览,并且成为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及国家级书法展览的评委。在书法理论上勤勉研究,于《中国书法》、《书法研究》、《文艺研究》、《书法》等学术刊物发表大量论文,文笔犀利,文风鲜明,文辞辩证,成一家之言。
业余以散文遣兴,于《十月》、《散文》、《美文》、《散文选刊》等发表大量散文,获首届冰心散文奖,文风含蓄典雅、清新婉约,被称为文学、书法、理论良好结合的学者。
出版有《书法创作论》、《书法审美表现论》、《中国历代行草名作赏评》、《古典幽梦》、《俯仰之间》、《纸上思量》、《中国书法名作一百讲》等,合著十余部。
天人艺术
返信
引用
トピックに返信
新規トピック
ページ:
1
天人中国书法论坛 - 書法 - 書道 - Chinese Calligraphy
书法艺术区
书法人文
ボードカテゴリ
书法艺术区
... 书法人文
... 历代书法
... 书史书论
... 书法创作
... English Forum
... 繁體中文書法討論區
... 日本語書道の掲示板
读书时间
... 历史长河
论坛事务
... 论坛意见箱
Powered by
Kunena
请关注天人艺术微信公众号:
トップ 記事
已出版书法作品集《丁仕美书道》
弘一法师 • 李叔同 生平及书法赏析
天下十大行书 - 全集高清欣赏
王羲之(おう ぎし)集王聖教序(しゅうおうしょうぎょうじょ)行書
王羲之代表作《十七帖》(347-361年),草书
天下の第1行書 蘭亭序(蘭亭叙ともいう)褚遂良摹本
丁仕美大篆书法横幅《卿云歌》释文:“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