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下河东,原为“水”工程。
但恨车行慢,劳友久相等。
竹苑重相聚,酒濯一身尘。
仰看九霄外,中条接天穹。
怯登古圣地,心潮逐浪涌。
未能祭老槐,飞驰过洪洞。
三次下尧都,留连望临汾。
月曜04142025
Last update08:15:27 PM
最終更新 2020年 8月 02日(日曜日) 20:53
书法的演进理路大约可以分为三种。魏晋至宋代渐次构建起来的“文人传统”,强调书法的精英文化品格,深含着对民族文化复兴的热烈企盼;清代构建的“碑学传统”,文革后又扩展为“民间书风传统”,赞美无名书迹的勃勃生机,体现出对权威秩序的挑战,充溢着肯定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意愿;借鉴改革开放后从欧美进入的前卫艺术而发展起来的现代书法,其表现是放弃汉字的“制约”,以笔墨的抽象构成(乃至行为、观念)为表现方式,使书法成为“世界艺术”而非仅仅是“民族艺术”。这三种演进理路相互交融,形成当今书坛纷繁复杂的局面。
最終更新 2011年 3月 14日(月曜日) 17:14
最終更新 2020年 8月 02日(日曜日)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