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事インデックス |
---|
北宋 米芾《蜀素帖》(1088年), 行书 |
蜀素帖赏析 |
すべてのページ |
米芾:字元章,世居太原,后定居江苏镇江。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人称“米南官”,又因举止颠狂,人称“米颠”。
米芾早年学唐人书,32岁得到苏轼的指点,专学晋人。米芾行书成就最高。他的行书,结体耸峙,字形欹侧,法度整然,却又活泼生动,神采飞扬。米芾形成自己风格的标志性作品是《蜀素帖》。蜀素是蜀地制造的一种丝织品,在上面书写方寸大小的行书,运笔慢则容易洇为墨猪,运笔快则点画枯槁。米芾在蜀素上写行书,运笔能侧能正,时纵时敛,笔势仍然振迅有力,与纸上作书一样挥洒自如。

米芾《蜀素帖》赏析
《宋史·文苑传》说:“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飞,得王献之笔意。”《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 他在继承“二王”书法传统上下过苦功,能够登堂入室。真、草、隶、篆、行都能写,而尤以行草书见长。他自称“刷字”,是指他用笔迅疾而劲健,尽兴尽势尽力,追求“刷”的韵味、气魄、力量,追求自然。他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
《蜀素帖》米芾作。是米芾三十八岁时(1088年),在蜀素上所书的各体诗八首。“蜀素”是四川造的丝绸织物,上织有乌丝栏,制作讲究。此卷相传为邵氏所藏,欲请名家留下墨宝,以遗子孙, 可是传了祖孙三代,竟无人敢写。因为丝绸织品的纹罗粗糙,滞涩难写,故非功力深厚者不敢问津。而米南宫见了却“当仁不让”,一挥到底,写得随意自如,清劲飞动,真似如鱼得水一般。另外,由于丝绸织品不易受墨而出现了较多的枯笔,使通篇墨色有浓有淡,如渴骥奔泉,更觉精彩动人。米芾用笔如画竹,喜“八面出锋”。此帖用笔多变,正侧藏露,长短粗细,体态万千,充分体现了他“刷字”的独特风格。结字也俯仰斜正,变化极大,并以欹侧为主,表现了动态的美感。董其昌在《蜀素帖》后跋曰:“此卷如狮子搏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
< 前 | 次 > |
---|
- 2009-01-06 - 唐 颜真卿《祭侄稿》(778年), 天下第二行书
- 2009-01-04 - 明 董其昌《项墨林墓志铭卷》(1635年), 行书
- 2009-01-03 - 丁仕美行楷书法横幅《无为》
- 2008-12-25 - 元 赵孟頫《玄妙观重修三门记》(1302-1306年), 楷书
- 2008-12-23 - 丁仕美大篆书法横幅《和谐》
- 2008-12-18 - 唐朝颜真卿《颜氏家庙碑》(780年),楷书
- 2008-12-18 - 唐朝怀素《自叙帖》(777年),草书
- 2008-12-16 - 丁仕美行书书法对联《溪水、远山》
- 2008-12-15 - 东汉《礼器碑》(一五六年),隶书
- 2008-12-13 - 秦朝《泰山刻石》(公元前219),小篆